从辞职到骑行2998公里:王潇涵的奋斗故事

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个梦想,一个目标。然而,真正能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又有多少呢?今天,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而励志的故事,主人公名叫王潇涵,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九年的普通人,却在31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,背后则是他辞职、备考、骑行的艰辛历程。

  王潇涵,曾是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,因机缘巧合进入了体育行业,成为了一名赛事策划与运营的从业者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他参与了多个路跑和越野跑赛事的组织与策划。尽管工作带来了成就感,但他却觉得职场与校园的区别如同天壤之别。王潇涵形容职场是“妥协的艺术”,在赛事策划中,他需要平衡各方的诉求,往往不得不放弃一些理想。而校园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地方,能够让人专注地追求自己的目标。

 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,王潇涵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,特别是在2021年策划一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赛时,他感受到“新冠疫情后大家对健康的重视,体育的社会价值愈发明显”。于是,他开始萌生了考研的想法,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种种限制,他的这一想法一度被搁置。

  直到他的爱人第二次考研的经历,给了他信心与动力。两人相互鼓励,决定一起踏上考研之路。王潇涵在辞职后,开始了全职备考的生活,选择了北体作为目标院校,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选择。

  在备考的过程中,王潇涵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早上晨跑、买菜,上午学习专业课,中午学习英语,下午学习政治和专业课,晚上与爱人一起复习,互相督促。在这段时间里,王潇涵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考研决定,只有爱人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。

  然而,备考之路并不平坦,第一次模拟考试时,他面临着书写潦草、答非所问等问题,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义。幸好,在一次散步中,他重新找回了目标,决定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。王潇涵通过不断的练习,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,最终在初试中取得了389分的优异成绩,而他的爱人则以397分的成绩双双上岸。

  这时,王潇涵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:骑行到北体。骑行不仅是为了庆祝他的成功,更是为了调整身体与精神状态,迎接新的学习生活。他曾经在高中阶段有过长途骑行的经验,因此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疯狂的事情。

  在骑行的准备中,王潇涵详细规划了每一天的行程,确保安全和可控。他的骑行路线经过云南、四川、陕西、山西,最终到达北京。在这段旅途中,他不仅感受到了骑行的乐趣,还与许多朋友重聚,享受着文化体验的丰富与深度。

  然而,骑行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。他经历了高温与暴雨的考验,甚至在山西遭遇了积水的惊险时刻,但他从未后悔过,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计划好的,心里有底。

  对于王潇涵而言,骑行不仅是身体的锻炼,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。他在骑行中思考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,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与目标。

  如今,王潇涵已经顺利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生活。他期待能将工作实际与前沿理论结合起来,在学业、爱好与事业之间找到新的平衡。毕业后,他希望能够学以致用,为体育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在采访的最后,王潇涵分享了他的信条:“知行合一——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他的故事,激励着每一个正在追寻梦想的人,坚定地走下去,勇敢地追求目标。正如他在小红书上写的那句:“要自由纵情天地间。”这是他对人生的思考,也是他对未来的期许。

  从职场到考场,从昆明到北京,王潇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“向着目标出发”。他甩掉了过多的杂念,轻装上阵,简单而清晰地走在了追梦的路上。而他的故事,也才刚刚开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